“我还有一两年就要退休了,但是在工程公司那段时间社保还没落实,这心里七上八下的,那几年的工龄能认吗?就算能认视同缴费,退休金会不会因为没缴社保变少……”一位临近退休的职工担忧道。在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下简称“地质公司”)工作期间的社保断缴问题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结,常常为此忧思不展。十余年的社保断缴,这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工龄能不能认?养老待遇会不会变?有这样问题的职工有59人,其中有的面临即将退休,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地质公司社保断缴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形成原因相当复杂,补缴程序极为繁琐,问题归属难以划分。市勘技院党委一直致力于该问题解决,因实际情况受限,虽然几经努力,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成了一个“老大难”,一块“硬骨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勘技院党委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把“解决59名职工社保遗留问题”作为一块“硬骨头”,作为职工重点诉求、“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创新工作方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职工的烦心事,交出一份令职工满意的答卷。
历史遗留,成因复杂,社保断缴成院党委与职工“心病”
工程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属性不断发生变化。兴建之初,隶属于地质矿产部下属单位北京市地质局,追溯发展脉络,因其归属性质,公司应被认定为“全额地勘费”的事业单位。
1998年2月地矿部人事司批示编制的文件中明确“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为“全额地勘费”的事业单位,1998年2月至2003年3月,工程公司不需缴纳社保,认作视同。
2003年3月,北京地热院挂牌成立。编办文件明确市地热院由全额拨款改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地质公司为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为更好地解决职工的医疗保障待遇,由上级单位市地勘局协调,将市地热院编制内所有人员的社保关系转移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市地调院,享受公费医疗。
2011年8月,地质公司正式设立社保账户后,人员社保关系陆续转回。
根据上述阶段,地质公司挂着“企业名头”,单位性质几经转变,从“全额事业”转向“自收自支”,2003年至2011年期间未给职工进行社保缴纳。该时段是否能认作视同一直未得到明确答复。
近年来,社保征缴愈趋规范,2021年4月,经海淀区人社局行政事务管理科确认,1992年10月至2003年3月,地质公司认定为事业单位,可以进行“视同缴纳”。2003年3月至2011年7月期间,不认定为事业单位,不能认定为“视同缴费”,需要进行补缴。地质公司当时在职职工合计59名,其中14名职工在地质公司工作时间为1992年10月至2003年3月之间,可直接认作“视同缴费”。其余45名职工涉及2003年3月至2011年7月,需要进行补缴。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推进和职工陆续到达退休年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迫在眉睫。“解决59名职工社保遗留问题”成了市勘技院党委与职工的“心病”。
多次商讨,慎重研判,启动“59名职工社保补缴”专项行动
2016年重组整合后,地质公司划归市勘技院管理。院党委结合事业改革,与部分职工代表召开座谈,切实了解职工所思所想以及补缴意愿,综合研判补缴社保解决方案,多次上报请示、沟通协调,但由于存在档案难补、补缴额度及系数较大等主客观原因,该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2021年4月30日,院行政负责人王立发主持召开第四次院长办公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强调,该项工作是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要高度重视,分工合作,抓紧推动该项工作落实。
2021年5月10日,地质公司第5次经理层(扩大)会议,一致同意对欠缴社保进行补缴,上报院党委研究,并咨询相关政策,争取在合法合规基础上争取适当减免。
2021年5月11日,市勘技院党委会议对原地质公司社保历史遗留问题再次进行研究,会议认为,此问题时间久、跨度大,情况错综复杂,解决难度极大。会议决定,本着对职工负责、对历史负责原则,对存在社保断缴问题的部分事业身份职工进行社保补缴。抽调专人,主动对接,积极推进。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好预案,上报市地勘院党委研究。
2021年5月19日,地质公司第6次经理层(扩大)会议部署了社保补缴工作相关安排。要求按部就班推进补缴工作。
2021年6月7日,市勘技院党委会议传达了市地勘院党委关于工程公司补缴社保的指示,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责成院相关部门把握政策,合理合规合法抓紧办理,加强沟通,稳定队伍,将好事办好。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后,院党委把“解决59名职工社保遗留问题”作为急需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列为台账首列。
精心筹划,专班专责,以“自愿原则”为首制定补缴计划书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院党委立即统一部署,由行政负责人王立发牵头,抽调院和工程公司相关部门17人,组成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院人事科。制定《解决“工程公司”社保问题实施方案》,主动对接,分小组、分阶段、分批次有序开展工作。本着遵从历史、个人自愿、能补尽补、一次解决的原则,制定补缴计划书。
补缴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由三个小组分别负责。
第一阶段是前期资料准备、补缴期核对、社保行政审批科资料审核、社保科确定补缴金额,由院人事科科长石涵静作为一组组长,组员有院党办主任于晖、公司财务部高婉、人事科秦晶亮、公司财务部田庆阳,负责前期资料准备、人事档案完善、人员对接等工作。
第二阶段是联系补缴人员、准备补缴材料、补缴资金到位(个人承担部分),由院监察审计科长陈宁为二组组长,组员有院办公室主任张艺凡、离退办副主任杜钰、团委书记李洁卿、监察审计科邹晨雨,负责信息核对、人员对接等工作。
第三阶段是单位人事对接、社保关系转入、失业记录清除、具体办理补缴、社保关系转出。由公司行政部主任韩同辉为三组组长,组员有院人事科王卉晴、公司财务部奚红伟、公司行政部张蕊、刘涛,负责前期资料准备、补缴材料准备、社保关系转移、具体办理补缴等工作。
2021年10月26日,工作专班召开会会议,启动第二阶段工作。院行政负责人王立发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注意防疫。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补缴工作中的来访人员进行严格登记、测温、查验绿码及健康宝,接触过程中必须佩戴口罩。二是注意保密。针对涉及个人隐私部分,工作人员要严守秘密。三是注意节点控制。各小组要严格按照补缴工作方案时间节点控制工作节奏,三组工作人员互相沟通好,配合好,衔接好。
社保补缴的政策性、程序性强,又涉及人员多、工作交叉衔接复杂等多方面因素,解决过程中需单位和个人在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按照方案要求,三个小组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攻坚克难,以上率下,院行政负责人亲自“挂帅”督办
社保补缴工作启动后,面临如补缴资金量巨大、档案查找难、额度难确认、部分人员离职无法联络等诸多难点,补缴工作组专班成员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将难点逐一击破。
“解决59名职工社保遗留问题”是“我为群众办实事”首要事项,作为牵头领导的院行政负责人王立发不仅亲自“挂帅”,率先垂范,还以上率下,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大小难题尽全力进行协调,确保了补缴工作有序进行。
这次解决社保遗留问题的资金需要工程公司承担。近年来,受疫情和市场下行影响,资金压力很大。工程公司负责人、副院长孟雷坚持以社保补缴工作为优先项,克服困难,统筹资金,确保社保补缴资金足额到位。
社保补缴,首先需要核实2003年3月至2011年7月期间补缴职工与地质公司的工作关系,确定社保基数。工作关系需要核实地质公司与职工签订的合同与岗位协议,社保基数需要根据工资表而定。当时,地质公司与市地热院为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16年进行重组后,工程公司相关材料存于市地热院,且为纸质材料,无电子版材料。院人事科专程赴市地热院人事科,协商借出2003年3月至2011年7月纸质材料,足足有好几箱。
资料到地质公司后,院人事科、公司财务部、公司行政部共同整理。人事科、行政部主要核对劳动合同与岗位协议,以及其他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凭证。财务部从每月工资发放凭证中将需要补缴职工的找出,形成年均工资,作为年度缴费基数。这些纸质材料年代久远,陈旧繁杂,且当时管理欠缺规范,部分材料还有缺损。三个部门人员加班加点,在最短时间完成了整理、核查任务。
确定补缴人员也是补缴工作的重点难点,需要进行社保补缴的职工中大多数为同单位、同系统内职工,沟通、传递材料较为方便。但有一些需要补缴的职工早已离职,联络上有些困难。院监察审计科负责联络离职职工,她们本着对职工负责、为职工着想的办事原则,多渠道联络,多维度沟通,耐下心来,为职工讲解社保补缴利弊,协助签署补缴确认书,顺利完成离职职工的联络确认工作。
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进入补缴审核阶段。因疫情影响,社保初审为网络审核,2021年11月4日,在地质公司进行网络初审,初审较为顺利。2021年11月17日,院行政负责人王立发带队,到海淀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审批科进行现场补缴材料审核,并准备进入实际补缴。在征缴科预审时,又发现之前审核的疏漏之处,王立发亲自在窗口陪审,解答审核人员疑问。
在实际补缴过程中,公司行政部进行报盘补缴。因为情况复杂,补缴实际跨度大,时间节点不同,报盘工作进展一度较为缓慢。后公司财务部紧急协调配合,采取“结对子”等方式进行,顺利完成补缴报盘、申报工作。
多方协助,党员担当,为群众祛“心病”
不得不提的是,工程公司社保问题专班中大部分都是党员。在“啃”下“硬骨头”、解决社保补缴问题中,党员踊跃参与,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抓实干,不推诿不懈怠,切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在为职工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得知市勘技院启动解决职工社保遗留问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李卫华高度重视,深刻体谅单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初心,立即部署区社保中心相关科室予以协助,加快推进社保断缴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2021年12月22日,需要补缴的最后一名职工陶昌林审核完毕、补缴完成,院行政负责人王立发与院人事科科长石涵静、工程研发中心行政部主任韩同辉向海淀社保中心行政审批科、征缴科送上锦旗与感谢信。
经过7个月不懈努力,申请补缴的45人中,44人完成社保补缴,1人因个人原因放弃补缴,共缴纳费用896.88万元,社保遗留问题圆满收官。
2021年12月24日,市勘技院党委召开会议,听取了社保补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会议对专班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继续做好善后工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原工程公司社保遗留问题跨越时间长,涉及人员多,情况错综复杂,补缴资金数额大,院党委、院领导班子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其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首要事项,主动对接海淀区人力社保局,求得理解支持;制订工作方案,成立17人工作专班,倒排工期,责任到人,挂图作战;收集完善基础资料,耐心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得到绝大多数职工理解支持和肯定;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补缴资金到位。在市地勘院正确领导和海淀区人力社保局大力支持下,这一基层的困难事、职工的烦心事得以彻底解决,得到有关方面好评。
“已经可以在社保权益网站上查询到社保补缴记录了!”一位第一批进行补缴审核缴费的职工在查询到自己的社保补缴记录时激动的说,“这下终于可以放心了。”
职工放下心中大石,短短几行的社保记录,里面蕴含着的是民生与民愿。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些并不是口号,而是应该印在心尖,奉为圭臬。
十年忧,今日解。市勘技院党委躬身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时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啃”下历史遗留问题这块“硬骨头”。这是院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果的重要体现。
点滴民生事,浓浓为民情。市勘技院党委将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工作机制,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把“学党史、悟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成效,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